上周整理书柜的时候,发现好几本书才翻了不到三分之一就发霉了,看得我肉疼。去年双十一囤的《百年孤独》到现在塑料膜都没拆开。一咬牙,我决定试试电子书,把手机里吃灰的iread给翻了出来。
第一次打开像无头苍蝇
刚点开app差点被劝退。首页全是花花绿绿的推荐位,书架按钮居然藏在最底下!手指划拉半天才在角落找到那个小小的书图标。导入本地txt更崩溃:先要点开“我的”标签页,再从文件管理里一层层翻文件夹,来回切了七八次屏幕才把《三体》导进去。
更头疼的是字体设置,本来想调大点保护眼睛,结果点开字体库傻眼了——默认的免费字体就两种,其他都要钱!直接放弃治疗选了楷体,结果排版稀碎,每行字都像被狗啃过似的。
意外发现三个救命功能
- 进度条绑架术:晚上刷牙时瞎点发现个宝贝。在书页空白处长按两秒,屏幕右边突然弹出根细细的灰色进度条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把小圆点拖到20%位置,结果下一秒屏幕直接跳转显示“当前内容约占全书五分之一”。这个粗暴的功能直接治好了我的进度焦虑症。
- 专注模式救老命:地铁上总忍不住切去刷短视频。后来在设置里扒拉到“番茄钟”,设置25分钟倒计时之后,整个app突然变监狱了——想退出只能强制关后台!有次看得入神坐过三站,抬头发现被锁在终点站车库了。
- 章节突击手:有回要赶读书会,看着500多页的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直发怵。在目录页胡乱点中某个章节,跳出来个“单章阅读进度”,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选了“今晚读完本节”。结果每看完一页,顶上进度条就跟蜗牛似的往前爬一毫米,硬是赶在凌晨前啃完了30页的靖难之役。
真香警告来了
把这三个土法子混着用了两周,数据自己会说话:《三体》从27%读到89%,《百年孤独》塑料膜还没拆电子版就看到第二章了。以前纸质书翻十页就打瞌睡,现在蹲坑都能刷完两小节。昨天清理微信存储,发现占内存最多的居然成了iread的缓存文件——整整3.2个G的电子书,我自己看了都吓一跳。
现在睡前关灯必干两件事:左手把手机亮度调到最低,右手在进度条上把今日任务圆点暴力拖到100%。听着“叮”的打卡声,比当年蚂蚁森林收能量还上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