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二蹲厕所刷手机,突然瞅见有人安利日本原版教科书,说对学日语特管用。我琢磨着反正N1考了三次才过,死马当活马医呗,立马翻墙去二手书网站淘货。结果刚搜「中古 教科書」就傻眼——满屏片假名跟蚂蚁爬似的,连书名都读不利索。
一、折腾两通宵才搞明白门道
抓瞎翻了三小时网页,突然想起抽屉里吃灰的电子词典。把卖家页面截图裁成豆腐块,一个字一个字往上戳:
「国語」是日语教材,「算数」居然是数学书,「理科」对应物理化学生物大杂烩。最坑的是「社会」,我当是社交技巧书,结果买回来发现是讲日本地理历史的!
- 运费比书贵:国际邮费够买两本新书
- 版本坑死人:平成年代教材跟令和版差十年
- 注解全靠猜:日本小孩的旁注比正文还难懂
还是咬咬牙,挑了本封面画着富士山的初中国语教材。下单那刻手都在抖——两百块买本旧书,够我吃十碗拉面了。
二、实际用起来像在做复健
快递等得差点忘了这茬。拆包裹那天气得直拍桌:教材比巴掌大不了多少,字小得跟芝麻似的。硬着头皮翻开头两页,半小时才啃完三段话。
中间试过三个笨办法:
- 手机扫译法:扫描整页二十次有十九次识别错
- 逐字查词法:查完动词变形已经忘记主语是谁
- 音频辅助法:油管找课文朗读视频,结果关西腔听得更懵
直到把电子词典支在书边,左手按翻页键右手划生词,才勉强跟上日本初中生进度。有天深夜查「鯱」(读作shachi,房顶装饰神兽)这个词,突然发现词典里有例句截图——这不跟教材插图一模一样吗!
三、三周后意外解锁新技能
死磕到第三周周四,突然发现看手机日语新闻生词少了一大半。以前看到「懸念」总觉得要出大事,现在知道就是「担心」的意思。最神的是有次听NHK,记者说「本日の検討課題」,我脑子自动蹦出教材里那句「話し合いの課題を検討する」。
不过副作用也挺明显:
- 跟日本人聊天总用敬体,被说像便利店店员
- 看见海报错字就想拿红笔圈,职业病了
- 做梦都在背「ごんべえさんの赤ちゃん」课文
昨天试着翻儿童绘本,发现语感比刷真题时顺溜多了。虽然查词还是慢得像乌龟爬,但至少不会把「一生懸命」认成「一辈子被判刑」了。
现在想想,这法子就像逼南方人顿顿吃馒头。开头噎得翻白眼,咽下去才发现挺管饱。要我说的话,考级党不如直接刷题,但想摸透日本人思维逻辑的,真值得拿教科书当字典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