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个下午闲着没事,我就翻开一本古诗选集,想复习下《木兰诗》。以前学校学过这诗,可脑子里有点模糊,花木兰家里到底有几个人?老有人说五口人,可我感觉不对劲儿,就想着亲自验证一下这个常见错误。
我先翻到那首诗,仔细读第一句:“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”这段没啥人名儿,直接跳过。然后记起关键部分:“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这里点明了老爹和木兰自己,但没提别人。接着读下去,“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”,更没线索了。
再往后面找,“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”,吼,“爷娘”出来了!说明有爹有娘。我还特意查了词典,“爷”就是老爸,“娘”就是老妈。现在算,木兰、爹、娘,已经三口人了?可这还没完。
到回家那段,“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”,这俩老挺亲热嘛“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”,姐姐也冒出来了!姊就是姐,妹指木兰自己。再加一个,“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”,小弟也出场了!我掰指头数:
- 爷(爹)
- 娘(妈)
- 阿姊(姐姐)
- 小弟(弟弟)
- 还有木兰自己
这不刚好五口人吗?
可为啥说常见错误?我就琢磨,以前班里同学老说“花木兰家有爷爷奶奶啥的”,纯属瞎编!有的还说“父母加子女共三四人”,全记混了。我打开手机搜网上讨论,发现一堆人误以为只有三口人或更多,就是不数清楚这些名字。
我这诗明明写着五口人——爹、妈、姐、弟、木兰。错的人多半没细读诗,光凭印象瞎猜。下次教孩子时,我得好好提醒他们别踩这坑儿。
这事儿搞明白挺简单,花十分钟就能搞定。生活里的小问题,直接动手查证比光听人胡叨叨强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