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翻论文看到长安城种树的事儿,手痒翻了三天资料,今天必须把这点干货抖出来。最开始就特好奇,唐朝人往城里呼种树图啥?总不能光为了好看?结果越挖越带劲儿,干脆拿长安城当样本,盘盘老祖宗的绿化思路。
闷头查地图 挖穿古籍
先把那张长安城复原图怼屏幕上,左手《两京新记》右手《唐两京城坊考》,跟着记载一条街一条街戳。朱雀大街?史料写明种的全是槐树,跟仪仗队似的杵两边,跟书上"列槐树"仨字对上了。曲江池那片就更热闹,柳树直接栽水里,杜甫写"柳色春藏苏小家"肯定是亲眼见过,水池子边没柳树?唐朝人第一个不答应!
掰开揉碎看门道
扒拉完地图开始归类,老祖宗种树真不是瞎搞。掰着指头数了数,用途硬是让我分出五大类:
- 遮阳保命:长安城夏天能晒脱皮,槐树榆树枝丫横着长,街道跟搭了凉棚似的,百姓走底下少流三斤汗;
- 皇家排面:皇城里种的全是高贵款,桐树银杏直接标成"御用",宫墙边还搞松树方阵,走过路过都能被树压一头;
- 水土保镖 :曲江池岸的柳树根抓泥巴比钢筋还牢,暴雨天水冲不垮池子,长安城排水沟边上也种槐树护坡;
- 烟火气担当:西市酒馆门口必有杏树,熟客闻着味就知道到地儿了,寺院里头的银杏叶子黄了,和尚就知道该收租了;
- 精神寄托:老百姓送别爱折柳枝,生病往菩提树上挂红布条,连鬼故事都爱拿老槐树当背景板。
对着现代地图拍大腿
最让我拍桌子的是古人搞绿化跟打仗一样!东西两市做买卖的吵翻天?种!成排槐树当隔音墙。城北兵营光秃秃?种!榆树围成墙挡风沙。连朱雀大街种槐树都藏着算计:树距宽窄跟着街宽变,主干道树距拉开显气派,窄巷子里树挤树遮阴更严实——这精准度放现在得用GIS系统算?
扒拉完一本《酉阳杂俎》,后脖颈直发凉。唐朝连砍树都有铁律,随便砍棵街边槐树?屁股得挨板子!京兆尹亲自管绿化,哪个坊树木养护不达标,里正先挨批。人家是真把树当城市命脉护着。比对我家小区去年砍掉的老香樟,物业还嘴硬说"枯树危险",啧!
实践出真理
今早蹲小区花坛跟物业吵架,张口就飚唐朝砍树刑罚。保安听得一愣一愣时,电话响了——城管居然真打电话请教怎么保护古树!这研究没白搞!要我说现代人搞绿化还不如一千年前的老祖宗明白:树不是盆栽,是活的基础设施!下次谁再说"绿化就是种着玩",直接甩他一脸长安城槐树阵,保准闭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