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下午闲着没事,我突然想起一个历史问题一直憋在心里:避暑山庄到底被称为什么宫?这玩意儿不是皇家避暑地儿嘛总不能就叫避暑山庄,跟个小破旅馆似的。得,我立马掏出手机查了查地图,一看在承德那边,反正离得不远,索性开车过去逛一圈。
开车出发找当地人
我一大早就出门了,开我那辆破旧SUV,直奔避暑山庄。路上堵得要命,光开到景区门口就耗了俩小时。到那儿一看,人山人海全是游客,我挤了半天才找了个角落坐下喘口气。旁边坐着个老头儿,正叼着烟斗看报纸,一看就是当地老住户。我走过去搭讪:"大爷,您住这儿?避暑山庄被当地人叫啥宫,我特好奇这事儿。"他眯着眼看我,咧嘴一笑,烟斗冒烟儿,慢慢悠悠地说开了。
听老居民唠历史小故事
老大爷挺热情,一把拉我坐他旁边石凳上。"小伙子,你真问对人了!"他清了清嗓子,开始摆龙门阵,"这地方在我们本地人嘴里就叫热河行宫。为当年清朝皇帝来这儿避暑,不是纯为了凉快,是处理国家大事的,跟在北京的宫殿一个样儿。康熙那家伙建的时候,就图这儿有条热河,水儿温乎乎的,冬天都不结冰。后来乾隆朝,这儿成了政治中心,大臣们跑来跑去的,老百姓都叫它行宫,习惯了,改不掉口儿。"我听着挺入迷,掏出本子记下来,他又补了一句:"跟你说个小秘密,现在景区宣传都避着叫热河行宫,怕大伙儿不熟悉。但老辈人哪管那么多?出门买菜都嚷着去行宫溜溜弯。"
- 我问他为啥这么熟悉历史,他拍拍大腿说,祖祖辈辈住山脚下,小时候常听长辈讲皇帝的故事。
- 我还请他喝瓶冰可乐,他乐呵呵地继续唠:当年这儿发生过啥大事儿,比如大臣们为争宠打架,水沟里都淹过死人。
- 他指着远处宫殿群:"瞧见没?那些屋檐雕花都破破烂烂的,是八国联军来时糟蹋的,政府修了几回都修不回原样儿。"
转完一圈自个儿琢磨
聊完天儿,我谢过老大爷,溜达进山庄里边转悠。一路上看到那些古建筑,牌匾上还刻着热河行宫字样,但游客导览牌写的全是避暑山庄。真是讽刺!走到后山凉亭,我坐那儿歇脚,翻翻笔记,突然明白了:这名字就是当地人传下来的老话儿,外人不懂就瞎改。下山时天快黑了,肚子饿得咕咕叫,找了个路摊吃碗热面。摊主也是个本地阿姨,我问她知不知道热河行宫的事儿,她哈哈笑:"哟,你不说我都忘了,我们小时候都这么叫,现在年轻人都跟着游客喊避暑山庄。"
开车回家路上,我琢磨这事儿挺有意思。一次闲逛,没花啥钱,就蹭了老居民几句话,弄清了冷门历史。下次谁再问我避暑山庄叫啥宫,我可得好好显摆显摆:热河行宫!老祖宗留下的名儿,别给整丢了。